蒙古国少年在阿勒泰听见“中国声音”
阿勒泰新闻网-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 代维利)8月4日至8日,来自蒙古国科布多省、巴彦乌列盖省的听力障碍青少年代表团一行16人来到阿勒泰地区,开启“听见阿勒泰”诊疗及暑期夏令营活动。这是一次以爱为桥的跨国帮扶,也是一场心手相牵的友谊之旅。
代表团先后走进青河县、阿勒泰市、布尔津县和喀纳斯景区等地,期间参加了在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(库尔勒市七彩虹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)举行的助听器捐赠仪式。医护人员细心为蒙古国听障青少年检测听力,通过电脑调试适配助听器,并仔细讲解使用方法与日常保养知识。12台崭新的助听器,如同12把钥匙,为代表团里的12名听力障碍孩子打开尘封已久的“声音世界”。
随后,代表团走进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参观了教育展示区、实训基地及文化体验项目。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与向往,特殊教育的温度,让跨越语言的交流变得生动而具体。
诊疗之余,夏令营为孩子们精心安排了“阿勒泰自然课堂”。他们漫步禾木村古朴的木栈道,听禾木桥下水声潺潺;乘坐游船游览喀纳斯湖,看神仙湾、卧龙湾碧波荡漾;在五彩滩惊叹于“一河隔两岸,自有两重天”的雅丹与湿地奇观。讲解员沿途讲解地貌成因与动植物分布,大自然的馈赠让心灵与世界悄然共鸣。
教育交流是此行的重要主题。在布尔津县第一小学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,两国青少年分享学习生活、畅谈文化梦想,友谊的种子在坦诚的对话中悄然萌芽。
“听见阿勒泰”这五个字,承载着中蒙两国对听障群体的共同关怀。从专业诊疗到文化交融,从山水之约到心灵相通,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“听见”的希望,还搭建起两国青少年相知相亲的桥梁。“这次阿勒泰之行让我眼界大开,既欣赏了美景,又听见了声音,感谢阿勒泰的医生给予我的帮助。”蒙古国学生巴特图勒嘎·阿孜加尔格勒说。
“远亲不如近邻”,中国的这句古话与蒙古国“邻里心灵相通,命运与共”的谚语在此刻交汇成共鸣。活动中,蒙古国医护人员全程参与诊疗过程,对阿勒泰的康复技术赞不绝口。“通过专业测试,并根据孩子们的听力等级适配助听器,让我们看到了阿勒泰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。”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儿童发展中心医生赛尔克拜·库恩图汗说。
中蒙两国山水相依,友谊源远流长。为进一步推动中蒙毗邻省份间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和发展,提高蒙古国听力障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,促进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生活,为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奠定良好基础,地区外事办牵头负责,地区残联、地区教育局、布尔津县及相关部门等协同配合完成了此次活动。活动的举办正是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生动实践,将医疗帮扶与文化交流相结合,为两国残疾人事业合作探索了新路径。
五天的时光短暂而珍贵。当蒙古国青少年戴着适配的助听器、满载友谊的纪念品踏上归途,阿勒泰的草原风、喀纳斯的湖水声,已成为他们记忆中最生动的“中国声音”。